规划——人类同不确定性之间的一种游戏
导读
规划是什么?规划能干什么?规划有没有用?这些跟规划有关的思考你怎么看呢?
规划自它产生以来就一直饱受质疑和非议。一座城市建设得好了,人们不大会把它与好的规划联系在一起。但是,一座城市如果建设得坏了,或者出了什么问题,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城市规划有问题。此种“背黑锅”的现象让规划师有口难辩,不甚苦恼。值得庆幸的是,把城市问题与规划扯在一起至少表明一点,就是人们承认规划是有效用的。甭管它是正效用,还是负效用,只要规划还有点作用,就说明规划师还是有存在价值的。规划的负面效用顶多只能说明我们的规划方法还有改进的空间。这对规划本身存在的合理性构不成挑战。
然而,还有一种质疑,干脆可以要了规划的命。就是说人们压根儿不承认规划会有什么用。这种质疑从早年的“规划规划,墙上挂挂,全是鬼话”,到近来的圈内人士以“规划顶个球”作为自嘲,多多少少反映了人们对规划价值的疑惑。
还有一种更严肃的质疑: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,以人类目前的知识和算法,要想理解城市已是不能,更何况规划一座城市的未来!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《通往奴役之路中》一书中,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
面对这样的问题,胆怯的规划师就感到岌岌可危,总觉得规划这玩意儿太不严谨,太经不起推敲,太没有底气,经常被别的学科扔个什么理论炸弹,就能让你魂飞魄散。还有一些精进勇猛的规划师奋发图强,他们积极引进新技术,新算法,力图对城市的描述更完整,对城市的预测更准确一点。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似乎给规划师注入了更大的信心。
然而,规划还有另一条演进的路子:那就是学会同不确定性打交道。不管技术如何发展,城市系统演变的不确定性是不可置疑的事实。这种不确定性受两个因素的决定:
一是空间的反身性。也就是说,假定空间是一个封闭系统,空间是可以自我决定的。然而,在开放系统的情况下,空间演变就不仅仅受自身内部条件的决定,更受到种种外部条件的影响。这些影响条件往往是不可控的。比如一个城市内部的再生项目,它的成功与失败可能决定于城市郊区的开发。中国辽宁某口岸城市的房价,可能跟对岸那个胖子的心情大有关系。世界越是一体化,空间发展的自主性就越弱,不确定性也就越大。
二是规划对象的复杂性。规划和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:设计的对象是物,而规划的对象不仅包括物,更包括人。如果规划仅仅是对物的规划,比如规划一条路,设计个公园,那都不是事儿。但规划的难点不在这里,规划的作用方式主要不是直接塑造物理环境,而是通过塑造人的行为选择而间接形成物理环境。
因此,对规划师来说,未来好比一个黑匣子。给未来做规划并不是让这个黑匣子透明起来。想一想,如果黑匣子一旦变透明了,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被确定了?一个被确定的未来还算未来吗?
规划不预测未来,那规划还能干嘛?未来的黑匣子虽然看不透,但可以确定的是,黑匣子里面的内容是可变的。未来不是预先给定的,而是受人们当下的行为和决策影响的。所以,为了给未来的可能性提供机会,人们需要对当下的行为作出选择。这就是规划。好比个人的成长,我们一生要做很多决策,当下的每一步,只是为今后创造了一种可能性,而不是说我今天学了绘画,未来就一定是个画家。这也是规划与设计的区别所在。设计的未来是清晰的蓝图,规划则是塑造未来的可能性。
要言之,规划是人类同不确定性之间的一种游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