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设计动态 >




城市规划需要更多“民智”支撑

          城市规划是否合理,谁最有发言权?当然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。《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》的编制工作自上周全面启动以来,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。昨日,市规划国土委邀请几十位市民和各领域的专家,参加“共想2035——如何让深圳更美好?”首场公众参与工作坊活动,请他们为深圳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出谋划策。受邀市民和专家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,分别就深圳“城中村”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问题为深圳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支招。
  深圳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,通过主题论坛、主题工作坊等形式调动公众参与热情,扩大公众参与度,让市民更好地为规划建言献策,体现了政府决策的开放性和科学性。据了解,市规划国土委近期将陆续举办八场《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-2035年)》公众参与工作坊活动。首场活动结束后,工作坊还将走进社区、学校,邀请更多的专家、市民参与讨论。这无疑将为城市总体规划征集更多良策和“金点子”。
 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、发展目标、发展规模、土地利用、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,具有长远性、战略性、结构性和综合性的特点,不能关起门来搞。城市规划编制要想做到科学合理,从来不是“我说了算”。而是政府、专家、百姓“共同说了算”,广开言路、群策群议,才能增强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  事实上,听民意、聚民智一直是深圳城市规划上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。早在1986年,市政府就成立了“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”,由20多位国内外专家任顾问。此后连续多年,深圳每年都召开规划委员会会议,就规划中的重要问题咨询专家意见。当出现意见不统一甚至引起争议时,决策者充分尊重规划专家的建议,两者互相尊重、平等对话,力求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。这不仅保证了规划达到先进水平,也使规划得到认真严格的实施。尊重科学、尊重民意、重视专家意见,由此形成了制度保障。
  遍览世界各地名城——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、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、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……无一不是在广听民声、广聚民智的基础上规划建造而成的。反之,在规划这一环没有把好关导致失败的案例也不鲜见。“短命建筑”很多地方都出现过,而道路的“开膛破肚”,在许多城市也频频上演,浪费资金不说,更制造了交通拥堵,破坏了美好环境,百姓怨声载道。这背后,既有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,更有规划设计不到位的因素。
  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说:“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,来去匆匆,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。”深圳需按照此次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,在规划指引下,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和示范引导作用的发展道路,让发展更平衡更充分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让人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,让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、城市更美丽。
  然而,一项规划从编制到落地,其间有诸多变化因素,甚至会陷入两难。要有效避免这些问题,唯有从源头出发,做好规划,且尽可能地做到科学、前瞻、合理。怎样选择最优方案,考验的是规划者的智慧,而规划者的智慧离不开民智的支撑。充满民智元素的深圳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值得期待。


友情链接
主办单位:中国工程规划设计协会
版权声明:本网站信息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必究。